新闻中心 » 2015年钢结构住宅将占房屋建筑总量的15%-20%
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,城市新增人口急速增长,对住宅的需求极为紧迫,工业化生产的钢结构住宅将成为首选。权威部门预测,到2015年,钢结构住宅将占全国房屋建筑总量的15%-20%。

  中国钢结构住宅经过近20多年的开发建设,步履艰难,市场化低,年建设量不到1%。特别是唐山、汶川、玉树大地震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,对我国房屋建筑体系和结构安全性能提出挑战,而钢结构住宅良好的抗震性能以及诸多优势有目共睹。从绿色、环保、可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出发,国家应该大力提倡发展钢结构住宅。

  钢结构住宅开发应用与推广

  目前,我国资源短缺日趋严重,钢结构因钢材可循环利用,节省了大量资源,国家应该鼓励钢结构住宅,并给予投资商或开发商适当补贴,待钢结构房屋建筑达到使用寿命后,由国家回收废钢或再利用,达到战略资源储备目的。

  钢结构住宅开发重点企业及创新特点

  近年来,有关设计、研究、院校与政府部门、钢铁、钢结构、房地产企业等先后进行了大量钢结构住宅研发工作,包括工程试点、产业化推进、部品配套及绿色建筑认定等,赢得了许多地方政府、房地产开发商、投资商的认可,但其开发面积和推广的范围还远远不够。

  为发展钢结构住宅,一直在不断努力的如宝钢、赛博斯、杭萧钢构、莱钢建设等企业,在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。北京上海天津、成都、济南、沈阳、鞍山等地方政府也给予了大量支持和投人,至此,钢结构住宅取得了一定成就,全国已经建成并投人使用的钢结构住宅已达数百万平方米。

  国际钢铁协会组织全球10个重点钢铁企业开发钢结构住宅,宝钢代表中国参加并投人大量资金和研究人员。开发适合中国、印度、南非等人口密集国家的钢结构住宅,并向全球征集优秀方案,已经开展了3次。目前在四川都江堰安置房、武汉经适房、沈阳安居工程等均取得重大进展。

  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镇化程度将达到70%。仅在过去的20年中,在发展中国家每周都有300万的新增城市人口。据预测,到2030年住房和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将比2005年增加40%。这意味着在未来的21年中,每小时盖4000余套住房才能满足这个需求,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尽管这些数据如此令人震惊,但它们同样让建筑业人士看到等待他们的巨大机遇。

  鉴于钢结构住宅面临的发展机遇,中国钢结构协会在“十二五”有关钢结构房屋建筑规划建议中指出,促进钢结构房屋建筑质量全面提高,加强对钢结构抗震、抗风、耐腐蚀、耐火以及结构安全健康监测的研究开发。提高建筑物使用期限和实际寿命,促进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,到2015年实现钢结构房屋建筑占全国房屋建筑总量约15%20%左右。

  近十余年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科技部及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湖北山东河北浙江等中央及地方政府和钢铁、钢结构、房地产企业均开展了钢结构住宅的开发应用,包括商业用房、经济适用房、安居工程、地震灾后重建住宅以及钢结构住宅关键技术等均取得良好进展,并得到社会、企业、用户的一致认可,这表明钢结构住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。

  近年来,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标准规范,如《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》、《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》、《钢结构住宅设计规范》等。此外,汶川地震给钢结构住宅带来发展机遇。根据“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”指导思想,城镇和农村居民要住上安全、经济、实用、省地的住房。但是,目前新建住宅仍然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主,仅有部分住宅采用钢结构。这些钢结构建筑基本上是钢结构企业资助或援建,而对口援建省市由于技术储备、造价、工期要求等原因,丧失了推广应用钢结构住宅的大好机遇。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3年计划两年即将完成,预计投入资金1万亿元以上,预计消耗3.7亿吨水泥、钢材3700万吨、墙体材料2100万亿标准砖等传统建筑材料。

  发展钢结构住宅不利原因分析

  钢结构住宅在发达国家已经有成熟经验,在我国应用开发时间有20多年历史。目前从建筑技术、结构体系、建筑产品配套到设计、施工、围护等已经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工程范例,包括钢结构住宅小区的建设。既然如此,钢结构住宅为什么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市场和用户的认可,其原因很多,主要有如下两方面:

  一是技术及政策方面,技术标准、规范不健全;配套产品及部品质量、价格良莠不齐;构件部品产业化、标准化不足;政策、法规鼓励支持不够;自主开发创新薄弱、投入太少。

  二是市场经济方面,先进建筑技术及产品与传统、粗放、落后的建筑技术及产品均有市场,不规范的市场秩序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和设计使用寿命;采用钢结构取得的直接、长期的社会综合经济效益没有被充分认识,而加快工期、增加使用面积成为开发商和投资企业的效益。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住宅是国家长期战略方针,企业是不会考虑的。